新乡长垣奋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千亿级起重机装备产业集群;郑州市拥有全国唯一的超硬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淮滨的造船业实现从小木船到水泥船、钢制散驳货轮再到船艇画舫的四级跳;郑州北车站担负着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四个方向货物列车的到达、解体、编组、出发作业河南各行各业亮出的一张张成绩单,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一线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是属于广大劳动者的“荣誉勋章”。
在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华”)生产车间,机器运作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手持焊枪、在起重机主梁上有序作业,四处一派繁忙景象。
“我在卫华集团已经22年了,从入门的时候不太了解到之后逐渐喜欢上这样一个职业,是热爱让我从始至终坚持了下来。”卫华焊接工艺师、焊工高级技师吴庆富说。
从入行开始,吴庆富的老师就告诉他,起重机是特定种类设备,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丝毫马虎不得。多年来,吴庆富坚守一线,苦练焊接技艺,先后攻克310s不锈钢低磁焊接、T型厚板单面焊双面成型等焊接工艺和操作技术难关,研发焊接工艺装备20余台套,主导和参与制定地方、团体标准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在大型造船门机、冶金起重机、核电专用起重机等重大产品项目的焊接方面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成为起重机制造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由于业绩突出,吴庆富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机械工业百名工匠、全国重型机械行业高技能优秀工人等荣誉称号。
“执着专注是工作态度,精益求精是对工作的要求,工匠精神就是做一事、终一生。”吴庆富表示。作为“河南省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及“中国重型机械行业焊接工匠工作室”的领办人,吴庆富丝毫没有保留将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分享,编制了《常用焊接方法及操作规范》《起重机焊接PROC》等材料,培养出3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50余名高级工。
目前,在吴庆富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四分之三的成员是“90后”。面对这批专业基础好、文化素养高、热爱焊接工作的年轻人,吴庆富表示,将做好传帮带工作,用好自己的经验,将他们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为行业人才的培养作贡献。
“一定要到一线去,一线才能出成绩。”这是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达”)董事长方海江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无论是搞研发还是管理,只有接触一线,才能了然于胸。
从1985年在大学跟金刚石结缘,到带领四方达成为国内复合超硬材料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再到进军多功能金刚石应用领域,方海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超硬复合材料行业翘楚。
方海江表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紧抓前沿科技发展机遇,才能努力发展成复合超硬材料的领航者与开拓者。
四方达完善了研发创新组织架构;建立了有效的创新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每年拿出销售额中超过8%的费用于研发创新活动;建立了高科技人才开发团队,于2014年年底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培养研究类科研人才。
手握授权国家专利159件,参与制定4项行业标准,主导起草2项团体标准,4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超硬材料行业“卡脖子”关键核心问题凭借长期扎根一线的丰富经验,方海江先后获得中原产业创新领军人才、郑州市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四方达开始布局CVD金刚石新市场,聚焦人工培育钻石开展研发技术。“中国的培育钻石消费潜力尚未被激发,产业前景无比广阔,企业大有可为。”方海江表示,四方达将坚定不移的走在复合超硬材料领域的前列,与行业上下游共同促进复合超硬材料领域的飞速发展。
近日,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名单出炉,信阳市淮滨县临港产业集聚区焊接工人祁瑞榜上有名。
朴实无华,是祁瑞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接受媒体采访时,她穿着一件发白的牛仔外套,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我今年已经51岁了,从1996年开始在船厂工作。你看我这几个手指,全都脱臼过。”祁瑞一边说着,一边活动着自己的双手。
尽管交谈中有着些许的拘谨,但一上船板,祁瑞就展现出“焊接女神”的风采。作为淮滨各大造船厂为数不多的女性焊接工人,她不仅焊接技术在女工中遥遥领先,还掌握了许多男性焊接工人都没能掌握的双手焊技术。“我之前一直用左手工作,后来劳累过度,左手经常疼。左手不行,那咱们就改用右手。我就一直练、一直练,直到两只手都能熟练开展焊接工作。”祁瑞说。
焊船是个辛苦活,冬天钢板上滴水成冰,夏天钢板上能烙熟鸡蛋。在这种环境中,祁瑞刻苦学习,认真钻研,虚心向师傅们学习,掌握了仰角焊、立角焊、横焊、平焊、立体焊等多种造船焊接技术,掌握了手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电弧焊等造船焊接的全部种类。
祁瑞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带出一批拥有出色焊接技能的徒弟。“只要人家想学,我就会竭尽所能传授技艺。从事焊工,一定要用好自己的手、眼、心,实际做到对自己焊接的船负责、对船厂负责、对船东负责。”谈及对徒弟的要求,祁瑞表示。
“细心、多学多练、不停琢磨、轻重缓急”是蔡鹏飞对工作的总结。研究生毕业后的蔡鹏飞进入国铁集团郑州局郑州北车站,成为一名调度员,在“三尺”调度台前指挥着一辆辆货车奔赴前行。
郑州北车站担负着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四个方向货物列车的到达、解体、编组、出发作业,日均办理货物列车2.4万辆,是贯通中国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和华南的重要枢纽,被称作“路网心脏”,同时承担着中欧班列(郑州)80%左右空车底的选扣、集结任务。
“调度工作是个精细活儿,大脑要快速精准判断,有时候一辆车没调度好,后面所有的活儿都推动不了。平时要多学多练,拿不准的不能盲目作业。”蔡鹏飞介绍说,特别是车流量大的时候,压力就更大,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
他要在货物列车没进站之前,通过行车平台查看并掌握站外车流和编组场股道占用情况,快速编制货物列车调车作业计划,实现货物列车在车站内的快编快解快发,保障中原地区物流畅通。
8年的工作经验让蔡鹏飞练就了“一心多用、耳听八方”的技能。“刚开始学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懂,经常会手忙脚乱。”蔡鹏飞说。为做好工作,他就坚持多学多问,请教前辈、同事,下功夫苦练业务,不断总结经验方法,还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有空的时候就会再翻阅学习,加强记忆。
“工作是分轻重缓急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蔡鹏飞说,后来慢慢掌握一定规律和经验后,就很清楚每天需要干啥、哪些工作是需要提前准备的、哪些是要优先或重点处理的。
“工作不仅要尽职尽责干好,更要出彩。人都是有上进心的,不能原地踏步,所以我也会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愿意并勇于面对新的挑战。”谈及未来,蔡鹏飞坚定地说。
平凡亦非凡。“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让我们致敬每一个时代奋斗者,为劳动的力量喝彩。(文 张雨晴 仝瑞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