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秦皇岛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春晖应急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展示管道检测机器人如何工作。本报记者 张辉摄
11月1日,秦皇岛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春晖应急保障中心,一台怪模怪样的设备引来人们的围观: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的细瘦身体,在4个轮子的带动下可以轻松前进、后退。
“这是我们去年底购进的管道检测机器人,用于供热主管道的维修检测。别看它个头不大,体重可不小,而且还是四驱的,这样即使管道内有杂物,它也可以轻松通过。”春晖应急保障中心生产技术科技术员于迪一边熟练操作机器人,一边向记者介绍。
记者注意到,进入管道后,在照明灯的辅助下,机器人前端的摄像头将管道内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它身后拖着的长长的“尾巴”,还可以将数据实时回传。随机器人前进,整段管道内部情形在屏幕上一览无余。
春晖应急保障中心生产技术科科长那强介绍,过去,部分管道特别是关键部位的大管径管道维修时,需要向损伤的部位两侧延伸检测,这就需要在很大范围进行破土开挖。用上这台“火眼金睛”机器人后,可直接从管道口进入内部检测,开挖土方少,检查范围大,而且准确率高。
“今年夏天,公司利用管道检测机器人对管网来维护,效果很好。”那强介绍,管道检测机器人能进入直径200毫米以上的管道,最远可深入管道120米。
供热季开始了,负责全市一级供热管网日常巡查、维修、抢修的春晖应急保障中心全员进入“战斗状态”,管道检测机器人也进入临战状态。“若遇到突发情况,它随时上岗。”那强说。
近年来,高科技在供热系统应用愈来愈普遍。仅在春晖应急保障中心,已经陆续配备了全自动智能管线探测仪、音频测漏仪、复合相关仪、热成像仪等设备。“有了这些设备,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那强说。
科技助力不仅仅体现在应急抢修方面,今年供热季,秦皇岛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智慧供热平台,将实现对数据全天候、无死角的巡查与智能分析。同时通过技术上的支持,对有着非常明显用热规律性的场所实现精准供热控制,实际做到节能减排与高效利用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