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_ob体育官网下载ios-专注管道检测机器人、管道机器人CCTV、管道潜望镜QV设备研发与应用
全国服务热线:
400-9966-326
田野里的科技脉动——寻访荆楚农业新质生产力

田野里的科技脉动——寻访荆楚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 2025-04-15 09:23:30 |   作者: 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产品简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要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型。设施农业、数字农业、智能农机,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深刻改写着荆楚大地春耕图景,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珈和科技创始人冷伟(右)和公司工程师黄强正在操作“点点田”平台,查看项目作物生长情况。 (湖北日报通讯员 玙璠 摄)

  4月1日,在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珈和科技办公室,创始人冷伟正在和研发人员讨论一个农业数据平台的交付细节。这是一个来自河南新乡的客户项目,为一片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农田综合监测监管平台。这一项目交付后,每年为该示范区节约了超20%的生产成本。

  从后台进入珈和的“点点田”农情遥感监测大数据云平台,系统蓝块标记出今年这15万亩农田中冬小麦分布情况。种植者则通过这一视角,从田间跳至云端,将15万亩农田全域情况尽收眼底。

  “颜色越红长得越不好,大多分布在在西北方向,很直观。”珈和科学技术产品工程师黄强一边操作后台,一边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解长势监测界面,“假如没有这样一张图,种植者会发现东南西北都有长得好的,也都有长得不好的,很难针对性预防和解决实际问题。”

  冷伟介绍,通过自研算法,珈和科技可以对航天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数据处理后,生成农作物识别、地物类识别地图。这让一个人管理万亩作物,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另一个地方政府合作的虫情监管项目中,记者看到“稻飞虱”选项界面,“虫情测报灯1”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370”。这表示这一地面遥感灯所检测的50亩的水稻田中,有1370只稻飞虱。

  由于成本限制,以往虫情测报灯只能采集样本田数据,然后推算整体田块稻飞虱情况。今年3月,珈和科技通过DeepSeek大模型能力接入,融合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数据,将害虫的识别准确率相比传统方式提升了5%至10%,虫情预警时效性提升了72%,农药使用效率提高了45%。

  目前,珈和科技已经积累农业及别的行业算法160余项,其中条锈病监测精度达到84.1%,田块分割模型平原区精度达到95%,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白准确地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对珈和科技来说,先有“知”,才有“智”,农情认知越翔实,农业决策才能越准确。

  目前,珈和科技的技术平台主要分平台数据底座、点点田平台、农险通平台三个板块,除了作物监测,还可为农业保险企业来提供保前风险地图、保中风险地图等遥感数据服务。“如果某一块土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大家可以调用卫星飞过来,从太空实时观测地块的情况。”冷伟说。

  “当软硬件条件都成熟了,数字农场便可以像无人工厂一样,最终实现无人化作业。”冷伟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领域“遥感+AI”数字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一键浇水”“一键施肥”等更加普及,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披上数字安全罩。

  今年5月,珈和科技准备把这个场景推向市场。从打造农业生产全链条数据底座,到精准指挥农机下地干农活,2025年,冷伟从天空出发的农业梦想,面朝大地,又迈进了一步。

  4月2日,麻城市三河口镇,航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内养殖的鳗鱼。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春光如许,位于麻城市三河口镇的湖北航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鳗鱼工厂迎来丰收。经过一年多的养殖,细如银针的小鱼苗已经长大成“鱼”,开始成批出售。

  “瞧,这些鳗鱼体形修长、腹部银白,长得细皮嫩肉,吃起来味道清香,没有泥土味和鱼腥味,连挑剔的日本食客都赞不绝口。”4月3日,该公司董事长刘代信带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参观鳗鱼工厂,揭开工厂化智能养殖的奥秘。

  鳗鱼被誉为世界上最纯净的水中生物,对水质要求极为挑剔。刘代信来自福建福州,从事鳗鱼养殖多年。2023年,他看中麻城的依山傍水,索性将鳗鱼工厂“搬”至麻城,让“娇生惯养”的鳗鱼喝上碧绿河水库的水。

  航润鳗鱼工厂建有10栋连体恒温钢构大棚,内设90个标准化养殖池。记者走进偌大的养殖大棚内,昏暗的灯光下,只见整齐分布的养殖池都安装了水车式增氧机,喷射出1米多高的水花,为鳗鱼不间断增氧。

  为了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难题,整座鳗鱼工厂采用“工厂化循环水+仿生态调控”技术,实现智能化养殖。恒温大棚内,养殖水体的水温保持在20℃-25℃。每天,鳗鱼进不进食、沉不沉底、顺流还是逆流,都要仔细观测。如果出现异常,就要及时调控水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重新调配鱼粉。工厂还建有尾水处理中心,6道净化工序使废水回用率达85%以上,每年减少氮磷排放12吨。通过智能化手段,鳗鱼的养殖周期缩短至14个月。

  下午4时,鳗鱼的开饭时间到。池边挂着长方形摄食台,这是鳗鱼的食堂。开饭后,鳗鱼们涌进食堂,争相抢食。据介绍,每个养殖池养着数万条鳗鱼,大小个头差不多。“鳗鱼也要分大小班,否则小的抢不赢大的,吃不饱,不长个。”刘代信解释。

  秘诀就在鳗鱼自动分级设备。原来,每个养殖池都预留通道,通往外池。批量鳗鱼摇头摆尾,“坐”上电梯,送上自动分级设备,通过滑槽顺水而下,进入不一样的规格大小的卡槽。“每个卡槽加装选别筛,300克/条、200克/条、100克/条,从大到小。达标的留在该层卡槽,不达标的像钻‘隧洞’一样,滑入下一层卡槽,最后经管道传送至分选养殖池,完成鳗鱼大小分级。”公司CEO李书文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分疏,达标的进行出售,没达标的 “坐”电梯回去继续养,个体最小的单拣出来养壮了再送回养殖池,以确保同池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

  “这套设备通过运送系统和分选系统,能快速对鳗鱼分级处理,不但减少了人工,还降低对鳗鱼的损伤,准确率高,效率也高!”麻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称,航润鳗鱼工厂在黄冈率先启用分级设备,引来周边不少养鳗大户参观。

  出鱼了,一辆来自福建的活鱼运输车径直开进工厂,称重、报数、装车,有条不紊。司机陈师傅介绍,运输水箱里加了冰块,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鳗鱼会转入冬眠状态,“这些家伙好比坐上‘卧铺车’,一路睡过去,12小时到福建。”

  一条条鳗鱼,游到日本。日本作为中国鳗鱼最大的出口国,对活体鳗鱼的检验测试标准极为严苛。“日本市场对鳗鱼‘挑肥拣瘦’,肥了油腻,瘦了肉质不细嫩,重量在200克—250克刚刚好,检测指标多达上百项。”刘代信坦言,这也使得国内的鳗鱼产业从重产量向重质量、重效益转变,企业不惜花费巨资,购置设备,为自己的产品层层把关。

  刘代信坚信,好水出好鱼,加上现代工厂智能化管理,“鳗”养殖终将实现快速发展。

  4月3日,在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伏羲农场,国科鸿鹄T70智能农机在田间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4月3日下午3点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小河村,看到超炫酷的一幕——没有驾驶舱,仅凭一个拖拉机机头也能挂起旋耕机,在田间自主行驶、灵活掉头,翻起的土浪笔直如尺。

  这不是改良版“萝卜快跑”,而是中国科学院研发、十堰国科鸿鹄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国科鸿鹄)生产的鸿鹄T70电动智能拖拉机,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运用传感器融合技术和AI算法,可实现高精度定位、远程规划路径及自动避障。

  国科鸿鹄是中国科学院智能农机成果转化产业基地,也是国内首家专注第三代农机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去年落户十堰。

  记者走近鸿鹄T70,打开机盖,一块写着“智能农机作业控制管理系统”的屏幕显露出来。旁边的国科鸿鹄运营部经理王龙洋介绍,这个系统相当于农机的智能大脑,人工设置作业范围、作业速度、转弯半径等基本数据后,便可自动生成最优农机作业路径,实现自动驾驶。

  记者注意到,鸿鹄T70除了安装了北斗导航终端,机头最前端还挂着一个黑色方块状的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侧面分别竖立着四根蘑菇头天线。

  王龙洋说,这些“神器”不但能准确地识别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还能感知地形地貌和土壤阻力变化,通过5G信号实时反馈给系统。借助AI算法,系统精准分析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如同一位经验比较丰富的资深机手,随时对农机作业任务来优化和调整。

  土地耕整完毕,四台电动智能拖拉机在王龙洋的手持遥控操作下,依次回到农机仓库。

  更神奇的是田里跑来跑去的“绿色小蝗虫”。这个测土机器人一天能“体检”上千亩地,30厘米深的土壤里100多种成分它都能检测出来。以前农技员要挖土取样送实验室,现在机器人跑一圈就能生成“土壤体检报告”。

  智能农机不但精准高效,而且绿色环保。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电动智能拖拉机采用锂电池为动力源,充电一个半小时,作业4到6小时。耕一亩地消耗3度电,作业成本约为同类燃油机的1/6。

  目前,国科鸿鹄可生产三款不同马力的电动智能拖拉机,测土机器人和电动智能玉米收割机也即将量产,预计今年生产销售机具1000台套,产值近6亿元。

  一周之前,国科鸿鹄刚将9台鸿鹄T70电动智能拖拉机交付给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郑家垭村、南化塘镇化山村、梅铺镇孙家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用。

  “我们还不会操作电动智能拖拉机,公司派技术人员进村演示了一次。”孙家洼村党支部书记孙玉柱说,每到农忙时节,机手和机具相对紧张。未来,有了电动智能拖拉机,不论白天黑夜都能自主驾驶作业,将大幅度的提升生产效率。他希望,村里的新农人能尽早学习智能农机操作技能,造福村民。

  由鄂产智能农机打造的丹江口库区伏羲农场也将在小河村落成。国科鸿鹄副总经理唐国辉透露,伏羲农场是中国科学院联合十堰市合作建设的智慧农业试点项目,将以智能技术为主要手段、数据分析为依托,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决策。

  他期待,随着伏羲农场建成示范,更多人能了解智慧农业,将更多鄂产智能农机带到全国各地。

欧宝体育官网